民族工业的活标本 现代纺织的新高地
2015-10-08
江苏大生集团走过120年风雨历程
岁月轮回,又是一个甲子之年,天地健行,大生依旧追梦不息。仿佛在不经意间,历史的车轮已碾过120道年轮,大生纱厂,在金秋十月迎来了她的120周年华诞。
一、实业救国,开中国机器纺纱之先河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大生纱厂,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棉纺织企业,被誉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活标本”。1895年10月,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在列强横行、国势衰微之际,为实现“实业救国”的伟大理想,放弃有望飞黄腾达的仕途,毅然走上布满荆棘的创业之路。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开机器纺纱之先河,以国际化的工业视野,建造了具有现代气息的厂房,引进了世界一流的设备;假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厂约、注册商标、发行股票等,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第一”。
由于经营得法,市场基础得天独厚,大生纱厂在短时间内获得迅猛发展,1904年生产能力扩大了一倍,此后又以纱厂为依托,相继建成了大生二厂、大生三厂和大生八厂。至此,大生系统四个纱厂共有纱锭15.57万枚、布机1342台,分别占全国华商纱厂总数的7.65%和10.04%,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为了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大生纱厂又先后投资或参股设立了榨油厂、肥皂厂、冶铁厂、造纸厂、印刷厂,逐步构建了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并进一步发展运输、仓储、电力、通讯、酿酒、食品、金融、地产等企业,在南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对地方工业的快速发展,乃至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张謇先生在南通一隅之地,还充分利用大生纱厂的实力及自己的影响,办教育、倡公益、营乡里,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把僻处江北的落后的南通迅速推上了现代化的进程,使南通一跃成为当时全国的“模范县”,赢得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盛誉美名。
二、改造提质,立传承发展改革之潮头
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大生儿女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传承发展,使历经沧桑的大生欣欣向荣、蒸蒸日上。1952年,大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全国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肯定和赞誉。六、七十年代,大生相继对三大纺织工场进行脱胎换骨的技术改造,特别是“二万三”车间的改造,受到原轻工部的高度重视,通过纺织新技术从前到后在大生的集中、配套,“二万三”改造为整个纺织老厂技术改造探索了成功经验,被列入国家科委和全国纺织工业重点项目,成为当时的纺织样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扩大,大生勇立潮头,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深化企业经营管理。1980年5月江苏省纺工厅在大生召开“技术消化工作动员大会”,制定了“引进设备技术消化工作计划”,以此为契机,大生开始引进先进设备,促进了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技术、设备、能源、工艺、质量、安全、环境等管理的改善,大生产品质量和档次快速提升。
1997年后大生又先后实施了一期国债和六期国债技改项目,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了企业的技术装备和水平,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实物质量和产品档次,“大吉”产品逐渐享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也逐渐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的税利大户和出口创汇大户。1995年10月,在企业创办百年之际,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的组建,标志着大生已逐步发展成为产权多元化、效益规模化、技术高新化、工贸一体化的新型现代企业集团。百年大生,实现了由传统纺织向现代纺织的新跨越。
三、创新提升,占现代纺织智造之高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8月改制以来,大生集团经历纺织主业集聚、整合、改造、提升的历史性跨越。通过大生工业园一期、二期工程建设,以及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有效协调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奠定了集团转型升级发展的基础。企业纱和布获得“高支高密纯棉坯布”和“纯棉精梳纱线”两快“中国名牌”,“大吉”牌纤维素纤维纱线获得客户普遍好评,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企业9项发明专利和2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国家授权。大生先后成功打造成为了“中国纤维素纤维纺织精品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13年大生集团开始实施新一轮纺织产业升级转型技改项目(三期工程),整个项目总投资7.36亿元,其中基建设施投资1.94亿元,设备投资4.71亿元。工程建设预期三年完成,其中“功能性面料织造车间”已于去年十二月开车投产;与目前国内最大的棉纺织成套设备制造商经纬股份公司合作打造的“棉纺数字化车间”,将于今年十月企业诞辰120周年之际全面开车投产。该新型智能纺纱车间,设计生产能力4.56万锭,产品定位为高端纤维素纤维纯纺或混纺紧密纺,配置细络联高性能纺机装备和全流程智能型纺纱自动化生产线,采用高程度自动化设备,届时,在线管理和控制,在线监视和检测在新车间内将一一得以实现。这一国家智能示范车间的建成,将使大生集团进一步实现纺织主业的集聚及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推进生产的高效化、流程的科学化、产品的高档化,并促使大生集团逐步实现由纺织制造向纺织智造的转变,占领新的纺织高地。
四、文化助兴,展百年大生时代新风采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大生集团始终注重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使命及发展理念相对一致,二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及改革发展紧密相连,三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精神塑造及品牌建设相互促进, 2014年大生集团荣获“中国纺织服装老字号品牌文化传承奖”。近几年,大生集团先后组织开展了“建功十二五、创业在大生”、“树江苏大生品牌、扬百年国企风采”、“百年增辉、百星争耀”等主题活动,对传承张謇精神和事业,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张謇先生诞辰160周年之际,大生集团还与南通江海晚报社共同举办“追梦——寻访张謇足迹”大型新闻行动,共同追寻了张謇先生的创业足迹,并对外积极宣传了江苏南通的快速发展之梦和百年大生的永续发展之梦,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集聚了正能量。近年来,大生集团还大力实施企业“党建创新工程”和“凝聚力工程”,党建工作得到新提升,和谐企业得到新发展,百年文化得到新传承,企业风采得到新张扬。集团公司(党委)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纺织行业党建工作先进示范企业,南通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张謇先生创办纱厂时,取《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把工厂命名为“大生纱厂”,既诏示其实业报国之心,又兼怀儒商诚信之本,更含有长久发展的宏图大志。“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理念不仅是大生漫漫求索的真实写照,更是大生不懈追求的动力源泉。作为张謇事业的传人,近年来,大生集团在积极打造纺织主业经济升级版的同时,还正奋力打造特色家纺(含服装)、大经贸、现代服务业(汽车销售)及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板块。历经120年风雨沧桑的大生,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新的辉煌。
|